你好!首先,我們需要計算兩個方案的實際稅額,然后比較哪個方案更合適。 方案一: 100萬 * 13% = 130,000元 158萬 * 3% = 47,400元 總稅額 = 130,000 + 47,400 = 177,400元 方案二: 698,000元 * 13% = 90,740元 1,882,000元 * 3% = 56,460元 總稅額 = 90,740 + 56,460 = 147,200元 比較兩個方案,方案二的總稅額較低,對你們來說更為合適,可以節(jié)省稅費。
老師,我們是掛靠了一個有資質(zhì)的公司,我們提供的發(fā)票不合格,要是讓對方自己提供進項票,我們要給他多少錢合適呢?總合同金額是1134000,他們開出的銷項票是9個點,我們提供55的材料票,45的勞務票,增值稅賦是2我們大約給他們多少錢比較合理,我們開過去30萬的材料票了!怎么核算好
我是我們公司的出納,對這些不懂,今天老板問我說他有朋友來要用我們公司來做一個小項目,項目金額差不多有150萬,他讓我算一下對方提供多少發(fā)票,稅收幾個點合適,我不知道怎么算,無從下手
我是我們公司的出納,對這些不懂,今天老板問我說他有朋友來要用我們公司來做一個小項目,項目金額差不多有150萬,他讓我算一下對方提供多少發(fā)票,稅收幾個點合適,我不知道怎么算,無從下手,老板說收三個點手續(xù)費,讓我算一下,對方應該開多少增值稅專票,多少增值稅普票,如果提供了發(fā)票,增值稅,企業(yè)所得稅,個稅應該交多少,我不會算,對方提供72%的專票,21%的普票,剩下的7%是利潤,老板就收三個點的手續(xù)費,如果要交稅的話,我們自己出,
我們現(xiàn)在有一個項目,合同金額大概1200萬,是設備采購項目,我們掛靠在別的有資質(zhì)的公司下面進行?,F(xiàn)在甲方需要掛靠公司提供13%的增值稅銷售發(fā)票。我們目前提供給掛靠公司的進項票是1070,但是現(xiàn)在根據(jù)合同我們能提供的設備已經(jīng)全部開完了,剩下提供給掛靠公司的進項缺口有130萬左右。掛靠公司這邊現(xiàn)在要扣我們這130萬進項缺口的13增值稅+附加稅+25的所得稅。我們現(xiàn)在跟他們在商量,這個130萬的進項我們提供材料安裝的人工或者運輸?shù)某杀荆粔虻挚鄣倪M項稅額我們補,但是25的所得稅這樣就不用交了,請問這樣可以嗎,還有更好的建議嗎
老師 你好 我想問一下 我這邊有個賬需要算一下 總合同258萬(不含稅)9% 稅額 232200元 他們提供了兩個方案 1.他們提供100萬(不含稅)提供13% 剩余158萬(不含稅)提供3%的發(fā)票 說是稅額多退少補 方案二 他們提供698000元 13%的專用發(fā)票,剩下的1882000元提供3%專用發(fā)票 這兩個方案到底哪個合適 我們一般是不能提供13%發(fā)票的這邊扣5個點
老師 我公司是小規(guī)模納稅人 我公司只要做做垂釣服務 給顧客提供垂釣服務 我公司購買進來的魚,放在魚塘里,客戶購買釣魚票,我購入進來的魚入什么會計科目, 我賣出出的釣魚票入什么會計科目?
老師,應收賬款被審計沖完后,我25年入賬的期末余額就成了負數(shù),我要怎么調(diào)整分錄?
老師,我們那個現(xiàn)在我下午大概測算了一下,我今年要交的稅要14000多我去年就是年底的時候預提了4000多,然后今年的時候2月份的時候繳了一下,現(xiàn)在我還要補1萬多的稅呀我怎么檢查?我就是不知道哪里有問題啊謝謝老師看下
兩個題目都是一般納稅人,一個進項稅計入一個不計入我還是沒有看明白,
企業(yè)所得稅申報中,不免稅的收入10萬,免稅的收入5萬,在年報第一欄次營業(yè)收入中應該填多少呢?
商貿(mào)企業(yè),收到24年裁邊費,做賬的不知道,那這筆收入怎么做分錄啊,要反結(jié)賬回去嗎
老師25年匯算清繳資產(chǎn)折舊,攤銷及納稅調(diào)整表欄,因我24年固定資產(chǎn)清理一部分,那填寫這表格需加上這清理部分數(shù)據(jù)嗎,還是以24年12月底固定資產(chǎn)數(shù)據(jù)頃寫己減去固定燙產(chǎn)清理郭部分了
郭老師,如果反賬到24年修改的花,后面申報的財務報表不就都要更正了
老師請問固定資產(chǎn)22年已全部折扣完,24年匯算清繳5080表還需要填寫嗎。
員工報銷有加油的票可以入費用可以抵扣企業(yè)所得稅嗎?
是對方給我們提供這邊發(fā)票 我們是甲方
但是我們往外開的9%的發(fā)票,他們給我們提供了13%的發(fā)票,他們讓我們不給他們稅差
明白了,如果你們是甲方且通常開具9%的發(fā)票,而對方提供13%的發(fā)票,那么方案二中對方提供的稅率較高的發(fā)票金額更低,相對減少了你們因稅率差異可能產(chǎn)生的成本。因此,從節(jié)省稅差的角度來看,方案二可能更適合你們的情況。
明白了,如果你們是甲方且通常開具9%的發(fā)票,而對方提供13%的發(fā)票,那么方案二中對方提供的稅率較高的發(fā)票金額更低,相對減少了你們因稅率差異可能產(chǎn)生的成本。因此,從節(jié)省稅差的角度來看,方案二可能更適合你們的情況。
方案一 提供100萬*13%發(fā)票=13萬元 我們需要100萬9%發(fā)票=9萬元,我們是不是要付給對方稅差4萬元 剩下158萬不能提供發(fā)票的我們之間扣除5個點,158*5%=7.9萬元 他們在提供給我們3%的發(fā)票 158*3%=4.74萬元 ,是不是還要補給我們7.9-4.74=3.16萬元 綜合算下來我們還需要給他們4-3.16=0.84萬元,這個計算思路有問題嗎
方案二 提供698000元*13%發(fā)票=90740元 我們需要698000元9%發(fā)票 698000*9%=62820元 我們是不是需要推給對方90740-62820=27920元 剩余1882000元不能提供發(fā)票先扣5個點 =94100元 然后她在提供我們3%發(fā)票1882000*3%=56460元 還需要給我們補 =94100-56460=37640元 綜合算下來他們還需要付給我們37640-27920=9720元 這個思路有問題嗎
你的計算思路是正確的。簡單總結(jié)一下: 方案一: - 你們需要支付給對方的稅差:100萬 * (13% - 9%) = 4萬元 - 對方提供的3%發(fā)票金額對應的稅額:158萬 * 3% = 4.74萬元 - 你們扣除的5%點數(shù):158萬 * 5% = 7.9萬元 - 綜合計算,你們還需要給對方:4萬元 - (7.9萬元 - 4.74萬元) = 0.84萬元 方案二: - 你們需要支付給對方的稅差:698,000元 * (13% - 9%) = 27,920元 - 對方提供的3%發(fā)票金額對應的稅額:1,882,000元 * 3% = 56,460元 - 你們扣除的5%點數(shù):1,882,000元 * 5% = 94,100元 - 綜合計算,對方還需要付給你們:94,100元 - 56,460元 - 27,920元 = 9,720元 從這個角度看,方案二對你們更為有利,因為最終對方需要補給你們的金額更多。
方案一=100*9%+7.9=16.9 方案二=69.8*9%+9.41=15.69 這樣是不是方案一對方承擔的稅費要多一些
根據(jù)你提供的計算方式: 方案一: - 你們開具的9%發(fā)票金額:100萬 * 9% = 9萬元 - 加上你們扣除的5%點數(shù):7.9萬元 - 總計:9萬元 + 7.9萬元 = 16.9萬元 方案二: - 你們開具的9%發(fā)票金額:698,000元 * 9% = 62,820元 - 加上你們扣除的5%點數(shù):94,100元 - 總計:62,820元 + 94,100元 = 156,920元 從這個角度看,方案二對方承擔的總稅費和成本更多,所以對你們更有利。
根據(jù)你提供的計算方式: 方案一: - 你們開具的9%發(fā)票金額:100萬 * 9% = 9萬元 - 加上你們扣除的5%點數(shù):7.9萬元 - 總計:9萬元 + 7.9萬元 = 16.9萬元 方案二: - 你們開具的9%發(fā)票金額:698,000元 * 9% = 62,820元 - 加上你們扣除的5%點數(shù):94,100元 - 總計:62,820元 + 94,100元 = 156,920元 從這個角度看,方案二對方承擔的總稅費和成本更多,所以對你們更有利。
我現(xiàn)在被繞暈了
一般遇見這樣的問題該怎么計算
對于這類問題,你可以按照以下步驟進行計算: 1. 確定各方案的稅率差異:計算你們應開具的發(fā)票金額和稅額,與對方提供的發(fā)票金額和稅額之間的差異。 2. 計算稅差補償:如果對方提供的稅率高于你們的稅率,計算額外稅額,看是否需要對方補償差價。 3. 考慮其他成本或扣除:如有額外的點數(shù)扣除,計算這部分的金額。 4. 匯總對比:將所有計算結(jié)果匯總,比較哪個方案的總成本低,即對方承擔的稅費和其他成本較少。 通過這些步驟,你可以更清晰地比較不同方案的成本效益,選擇最合適的方案。
對于這類問題,你可以按照以下步驟進行計算: 1. 確定各方案的稅率差異:計算你們應開具的發(fā)票金額和稅額,與對方提供的發(fā)票金額和稅額之間的差異。 2. 計算稅差補償:如果對方提供的稅率高于你們的稅率,計算額外稅額,看是否需要對方補償差價。 3. 考慮其他成本或扣除:如有額外的點數(shù)扣除,計算這部分的金額。 4. 匯總對比:將所有計算結(jié)果匯總,比較哪個方案的總成本低,即對方承擔的稅費和其他成本較少。 通過這些步驟,你可以更清晰地比較不同方案的成本效益,選擇最合適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