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您好,是的,對的 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和計算公式 具體預扣預繳稅款方法為: 1.工資、薪金所得人所得稅預扣預繳計算方法 (1)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時,應當按照累計預扣法計算預扣稅款,并按月辦理全員全額扣繳申報。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shù))-累計減免稅額-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其中:累計減除費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納稅人當年截至本月在本單位的任職受雇月份數(shù)計算。累計預扣預繳 舉例 【例】 2019年1月,甲取得工資3萬元,個人負擔“三險一金”4000元,專項附加扣除2000元(無其他扣除項);2019年2月,甲同樣取得工資3萬元,個人負擔“三險一金”4000元,專項附加扣除2000元(無其他扣除項)。問:甲在1月和2月分別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是多少? 1.如果上述工資在2018年1月和2月取得,甲兩個月應分別單獨計算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不得扣除。 每月應納稅額=(30000-4000-3500)×25%-1005=4620元。 2.由于上述工資在2019年取得,甲應按照累計預扣預繳法計算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可以扣除。 1月應納稅額=(30000-4000-5000-2000)×3%=570元; 2月應納稅額=[(30000+30000)-(4000+4000)-5000×2-(2000+2000)]×10%-1500-570=1730元。

老師,11月的工資12月發(fā)放1月份申報個稅,現(xiàn)在有員工離職,要求12月工資要在今年1月份申報了,不想跨年申報,這樣就是1月份申報時把11月和12月的工資加一起申報就可以了吧?
老師,請教,我家公司總拖欠工資,我每個月計提當月工資入費用,而個人收入申報系統(tǒng)按每月實際發(fā)放數(shù)申報的,比如,20年9月發(fā)放了7、8月兩個月,就申報7-8月工資,在7、8月當月沒有發(fā)放工資的就零申報收入,這樣做下來,9一12月工資計提了但是沒有發(fā)放,我在個稅收入零申報了,今年21年1月發(fā)放了,那這個9一12月工資是21年1月申報?對嗎?我覺得好像做錯了,老師,是不是計提后就要申報個稅才對呀?是不是,這個1月申報去年20年12月個稅時就全部申報9一12月工資收入?老師,求教!
老板一年沒有給自己發(fā)工資,現(xiàn)在12月份對全年工資申報個稅,與每月申報個稅的稅率一樣嗎?
申報個人所得稅,有一個員工是2022年1月份入職的,但是申報個稅的時候一直沒有申報這個員工,等申報2022年12月份申報的時候把這個員工的全年工資都報到12月份這樣可以嗎
老板自己給自己發(fā)工資,11-12月計提都是15000,11月份的還沒發(fā)完,12月份還沒發(fā),收到工商這個月要報年報,老板說剩下的在5月份之前發(fā)完,我現(xiàn)在申報年報正常申報可以?
社保年度繳費工資申報是填寫實際的工資還是填寫最低基數(shù)?
老師 如果我是16年高中畢業(yè) 自學考的初級并參加會計工作 23年報考的高起專 26年高起專畢業(yè) 那我26年能考中級嗎
我想接觸自然人與企業(yè)之間的關系,但是在電子稅務局上解除關系的地方出現(xiàn)這個對話框是什么意思呢?
支付了廣告費,未拿到發(fā)票。賬務處理,為什么使用其他應收款科目,而不適用預付賬款科目
老師 我想問一下考中級是需要??飘厴I(yè)5年且工作年限5年還是??飘厴I(yè)只要工作年限5年就可以
收到摩托車以舊換新的補貼款需要交增值稅嗎
公司對公貸款的利息,企業(yè)所得稅匯算清繳的時候需要調出來嗎
一般納稅人開出發(fā)票是600多條,不同東西的配件,錄單必須一個個錄嗎?可以直接五金配件,然后一個總價,數(shù)量全部相加,這樣錄憑證嗎
公司聘請的女員工,年齡已超五十周歲,但她沒有領退休工資的,這種算不算是聘請退休人員
計提安全生產費,可不可以每個月按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比例計提?比如這個月按成本比例,下個月按收入比例?
這舉例說什么了?19年的工資怎么18年取的?
是說如果就是一比方的意思扣除數(shù)有變化
老板一年沒有給自己發(fā)工資,現(xiàn)在12月份對全年工資申報個稅,與每月申報個稅的稅率一樣嗎?
累計預扣法是一樣的 1 .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6000元, 預扣率3% 速算扣除數(shù)0 2 .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超過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 ,預扣率10% ,速算扣除數(shù)2520; 3 .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超過144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 ,預扣率20%, 速算扣除數(shù)16920; 4. 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超過300000元至420000元的部分 ,預扣率25% ,速算扣除數(shù)31920; 5 .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超過420000元至660000元的部分 ,預扣率30% ,速算扣除數(shù)52920; 6 .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超過660000元至960000元的部分 ,預扣率35% ,速算扣除數(shù)85920; 7 .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超過960000元的部分 ,預扣率45% ,速算扣除數(shù)18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