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您好,作為賣方甲公司而言,生產線出售價格2600萬元,甲支付拆除運送費用100萬元,都應該由乙公司支付,所以是2600%2B100=2700(萬元),而且之后也說了可回收金額為2700萬元,所以答案是2700萬元
老師,不是還要比較賬面和公允-處置費用孰低作為持有待售資產的入賬價值嗎?為什么這里不是2500,而是2700(選項4)
資產在劃分為持有待售資產之前需要先做減值測試嗎? 是按照公允價值-處置費用,和,未來現(xiàn)金流折現(xiàn)值的孰高著作為可收回金額?(前者) 還是以公允價值-處置費用作為可收回金額?(后者) 因為它以后是要處置的,不可能還會再有使用中產生未來現(xiàn)金流的,所以我個人覺得后者比較合理
持有待售資產在劃分持有待售時計提了減值,劃分持有待售后如果賬面高于公允減去費用后的凈額,不需要做賬務處理。我的問題是,不是持有待售在劃分時計提了減值準備嗎,為什么劃分不做轉回分錄而是不做任何處理?什么情況下要做轉回分錄?
老師,對于這段話我不理解,(二)說是與按購買日持續(xù)計算的凈資產份額的差額作處置。最后一行,我用線圈起來的,又說不影響商譽。但是在合并報表中,凈資產不就是包含了可辨認凈資產和商譽嗎 ?比如非同控在購買日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為2500萬,購買方支付對價為2300萬,這樣在合并報表有商譽200萬,截止處置日前,持續(xù)計算的凈資產賬面價假設為2700萬,那么如果是處置10%,不喪失控制權,合并報表不是要拿處置價款跟2700*10%的差額調資本公積嗎?這2700里面是包涵當初確認的200萬商譽的
老師關于持有待售,如果說買來就是為了持有待售的就如圖所示做賬。 如果是固定資產轉持有待售的話,就是先按照帳面價值轉成持有待售,再比較和公允?費用的差,借,資產減值損失。 貸,持有待售資產減值準備 這就是兩者不同是嗎
遞延所得稅負債,未來實際要交稅的時候(真金白銀交稅),該怎么做會計分錄,能否舉個例子。我不是問怎么確認所得稅負債。
老師增值稅專票勾選抵扣進項是在電子稅務局哪里勾選的呢?
老師,同一集團下說是100%控股的兩個子公司合并,這兩個子公司企查查查沒有集團占股,賬上也沒有長期股權投資,這是什么情況?
這題計算沒搞懂,老師
請問公司要投資另外一個公司,請問財報主要看哪些數(shù)據(jù),才能分析對方公司運營是否健康
在銷售負有現(xiàn)金折扣條件下,交易價格實際上屬于可變對價,如果最終產生現(xiàn)金折扣,應當沖減當期銷售收入,怎么理解?現(xiàn)金折扣還能充收入?不是商業(yè)折扣才可以?
老師,建筑業(yè)在外地施工,合同簽的金額是單筆多少錢,沒體現(xiàn)總金額,開出去的發(fā)票比外管證的金額大,這個可以嗎?需要改外管證的金額嗎?
@劉艷紅老師,老師,這個是我們公司的營業(yè)執(zhí)照
老師您好,我們公司一般納稅人 上月開票30多萬 以前有留底稅額,我們就找了1個點票的 成本票 這個分錄應該怎么做
這是我們公司營業(yè)執(zhí)照,專門給學校配送米面糧油和調料,我們相當于銷售加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