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請稍等
老師你好,我們公司是五月份成立的,六月份簽了銷售合同,7月份才出貨開發(fā)票。因為之前聽說沒有確認營業(yè)收入就沒有營業(yè)成本,所以我們第二季度企業(yè)所得稅申報為0, 但是5月和6月的工人工資又沒有記入在7月的營業(yè)成本里,導致第三季度的企業(yè)所得稅申報營業(yè)成本低,請問這種情況要怎么處理?是要聯(lián)系稅務更改第二季度企業(yè)所得稅申報表嗎?謝謝!
老師,我一直把工資計入的管理費用-工資,月底結轉到本年利潤,后來因為確認收入時,所有費用就是工資已經結轉到本年利潤里,導致在確認收入時,我沒有確認成本,所以后來就把工資計入勞務成本,想著在確認收入時將勞務成本轉入主營業(yè)務成本,這樣就可以確認成本了 但后來發(fā)現(xiàn),由于幾個月才確認一次收入,工資又計入勞務成本,在填寫利潤表時,發(fā)現(xiàn)沒有勞務成本這一項,費用沒有減掉,而賬上有點錢,這就形成賬上有錢,而沒有任何扣除的費用成本,就要繳稅了,但實際情況又不是, 我這種情況該怎么調整使用科目呢?
老師,我想問下,那個已經出庫的商品以后開票,當期確認收入是已經要企業(yè)所得稅,但是因為沒有開票放到應交稅費-待轉銷項稅中,等到開票再從待轉銷項稅額轉到銷項稅額;那么在待轉的時候是不需要交增值稅,這是否感覺不同步的。一個確認收入已經交企業(yè)所得稅,一個銷售稅額還不需要交增值稅。這是什么準則呢。
老師好!請問一下,之前收的款做的預收款,沒確認收入,付款時憑證就沖減的預收款,我現(xiàn)在才知道那樣做是不對的,但是資產負債表上一直就掛著預收款,所以企業(yè)所得稅申報時利潤總額都一直是負數(shù),沒交過企業(yè)所得稅,這樣一直掛預收款也不行吧!現(xiàn)在確認收入,預收款是減少了,可是企業(yè)所得稅申報表上只有營業(yè)收入,營業(yè)成本,利潤總額這三項,收入40多萬,而成本只有一萬多,又沒地方填費用,這樣不是要效很多企業(yè)所得稅嗎?這個企業(yè)所得稅報表要怎么樣填呀?
老師好。我子公司21年確認收入4000萬,母公司對應關聯(lián)交易確認收入3500萬,21年子公司開票收款1000萬元,22年開票1500萬,23年開票1500萬。母公司21年開票250萬元,在22年5月前開了3250萬元。2023年因為驗收單時間是22年,應審計要求,把子公司和母公司對應的收入從21年調到22年。導致子公司21年多繳了10萬元企業(yè)所得稅需要退稅。現(xiàn)在提交退稅申請被拒絕,理由是企業(yè)所得稅收入要和增值稅收入(1000萬)保持一致。 請問老師,如果我現(xiàn)在把子公司的報表全部調整回最初的21年確認收入的話,是否存在什么稅務風險?因為21年確認了4000萬收入,但是沒有全部開票,也沒有申報未開票收入,是否會要補繳增值稅?另外如果只把子公司調回到21年確認收入,母公司不同步調整的話,有什么稅務風險嗎? 請老師幫忙分析下上述業(yè)務中存在的稅務風險,對辦稅人有什么影響嗎,謝謝。
在實操系統(tǒng)上填寫金額后面就多2個零顯示出來要咋把它弄掉
個體戶季度開票快超過30,再開一個個體戶,使每個收入少于30是不是可以免征
資產負債表,盈余公積,有100萬,利潤表負數(shù),變更股權轉讓,需要繳稅,盈余公積怎么下來
比如說我們公司收購了二手車,把它轉手賣出去,那么我們公司需要繳納什么稅費?
開公司不可能剛好我開公司,你湊巧又想投錢做股東,?就算不是剛好湊巧一起開公司,難道我想投錢做股東怎么做公司的股東?什么時候做股東?
你好老師想問下在途標的物和需要運輸?shù)臉说奈镉猩秴^(qū)別,風險承擔的起算時間不一樣
老師好,社?;鶖?shù)的最低基數(shù)是不是按當?shù)卦鹿べY平均收入的60%算出來的,最高基數(shù)是收入的300%
老師,您好!已經從在建工城轉入固定資產后,后期又發(fā)生應該計入固定資產的費用,應該怎么入賬?
聽說CPA財管考的很靈活,請問學會教材里的跟老師課上講的,能考過嗎?
老師,這個公積金怎么提取呢
您好,理解不全對哦,資產移送到境外要在企業(yè)所得稅上視同銷售確認收入,是因為稅法規(guī)定除了將資產轉移至境外以外,其他情形(比如在境內總分支機構之間轉移、改變資產用途等)才屬于內部處置不視同銷售,而境外轉移會導致資產脫離中國稅收監(jiān)管可能造成稅款流失,所以必須按銷售處理;但在境內只要符合那6種情況(且不改變所有權,就不用確認收入 企業(yè)所得稅中可不視同銷售確認收入的6種內部處置資產情形具體是:1.將資產用于生產、制造、加工另一產品;2.改變資產形狀、結構或性能;3.改變資產用途(例如:自建商品房轉為自用或經營);4.將資產在總機構及其分支機構之間轉移(需限于境內);5.上述兩種或兩種以上情形的混合;6.其他不改變所有權屬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