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好親!我看下哈
老師這道題很急 A公司找到一個投資機會,該項目投資建設期為2年,營業(yè)期5年,預計該項目需固定資產投資750萬元,分兩年等額投入。會計部門估計每年固定成本為(不含折舊)40萬元,變動成本是720萬元。固定資產折舊采用直線法,折舊年限為5年,估計凈殘值為50萬元。營銷部門估計各年營業(yè)收入為1000萬元。生產部門估計需要250萬元的凈營運資本投資,在投產開始時一次投入。為簡化計算,假設沒有所得稅。要求計算各年的凈現金流量。(1)建設期各年的凈現金流量? (2)營業(yè)期的付現成本是多少? (3)固定資產的年折舊是多少? (4)營業(yè)期的非付現成本是多少? (5)營業(yè)期每年的凈利潤? (6)營業(yè)期各年的凈現金流量? (7)終結期的凈現金流量?
背景與情境:公司現有資金220萬元,擬進行如下投資:準備新建一條生產線,投資額110萬元,分兩年投入。第一年初投入70萬元。第二年初投入40萬元,建設期為2年,凈殘值為10萬元,折舊采用直線法。在投產初期投入流動資金20萬元,項目使用期滿可全部回收。該項目可使用10年,每年銷售收入為60萬元,年總成本(包括付現成本和非付現成本)45萬元。假設企業(yè)期望的投資報酬率為10%。問題:該生產線折舊采用(110-10)/10=10萬計算。用內含報酬率法判斷該新建項目投資是否可行?
李慶公司投資決策 1、 背景與情境:公司現有資金220萬元,擬進行如下投資: 準備新建一條生產線,投資額110萬元,分兩年投入。第一年初投入70萬元。第二年初投入40萬元,建設期為2年,凈殘值為10萬元,折舊采用直線法。在投產初期投入流動資金20萬元,項目使用期滿可全部回收。該項目可使用10年,每年銷售收入為60萬元,年總成本(包括付現成本和非付現成本)45萬元。假設企業(yè)期望的投資報酬率為10%。 問題: 用凈現值法和內含報酬率法判斷該新建項目投資是否可行?
問題:某一個固定資產在建設期起點一次投入800萬元,第一年年初一次投入現金流32萬,生產經營期8年,該固定資產按直線法計提折舊,期滿有殘值32萬元,生產經營期每年收入600,付現成本350,假定所得稅25%,貼現率10%。要求:計算該投資項目計算期現金凈流量,凈值,凈值率,凈值指 老師,可以幫忙看一下這個題嗎
【例1】甲公司因擴大生產規(guī)模的需要,正在考慮新建一條生產線,目前公司擬訂了兩個可供選擇的方案,相關資料如下:A方案需投資3000萬元,其中固定資產報資2500萬元、流動資金投資500萬元,全部資金一次投入即可開工生產,經營期5年,固定資產按直線法計提折舊,期滿無殘值。預計投產后該生產線每年可實現營業(yè)收入1420萬元,付現成本600萬元。B方案需投資5000萬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3500萬元、流動資金投資1500萬元,全部資金一次投入即可開工生產,經營期5年。固定資產按照直線法計提折舊,期滿出售固定資產可得凈殘值收入500萬元。預計投產后第一年該生產線實現營業(yè)收入1400萬元,付現成本500萬元,此后每年實現營業(yè)收入2,800萬元,付現成本700萬元。甲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25%,該投資項目的資本成本率為12%試分析兩個方案的現金流量。
打不開網頁,就看不到直播!
老師,我們是小規(guī)模納稅人,一家培訓機構。根據每個月的銷課數對應的銷課金額,將預收轉成營收。但是現在每個月都有三十的營收老板要求保小規(guī)模納稅人的資格,只能每個月抽一點,湊一個加起來不超過30W的數,這會種方法可行不,今年下半年就想辭職了,不想扯到自己身上
酒店,員工在網上采購的,日常用的清潔用品和小工具,還要交印花稅嗎
老師,您好,我想向您請教一個問題,增值稅是不是當月,只要出現銷項大于進項,就必須要交增值稅,如果是部分時間點,是銷項大于留抵,但是整個年度看,銷項小于進項或者留抵,也要交是嗎?
善意占有制度里面舉一個例子,謝謝
公司A客戶6月已注銷,在公司其他應收款-A客戶為13萬,公司之前已全額計提壞賬準備。請問6月可以怎么做分錄?
銀行存款批量結息怎么做分錄
老師,怎么按照基本戶收入來把控這個月需要開多少發(fā)票呢?
老師我上個季度產生增值稅了,四月份交了稅了,我怎么做賬
老師,開發(fā)票去哪里開?
題目問的年金成本親,租賃和購買的收入是一樣的,不用考慮
初始期41000,期末殘值折現50000*(P/F,7%,6),每年的付現成本3000
總流出成本=410000-50000*(P/F,7%,6)+3000*(P/A,7%,6)=390984.5。年金成本=390984.5/(P/A,7%,6)=82027.59
經營期呢
每年的付現成本就是經營期的流出親
老師是不是漏了折舊
按第一個直接法的公式,營業(yè)收入-付現成本-所得稅,本題不考慮所得稅
本題不考慮所得稅,不用考慮抵稅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