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你好: 這個題其實權益法沒有確認商譽(權益法可以說內含商譽),但是不講要確認商譽(本題分錄是沒有商譽的) 僅僅付出的對價9000萬,大于可辨認凈資產(chǎn)公允價值的份額(長投中內含了商譽,但是個報上依然計入了長投成本) 覺得老師回答仔細,可以給老師個好評哦,fighting。
老師,這個題目的答案為什么是這個?購買日的時候也要把原來的權益法的長投轉進成本法長投呀?
老師,請問這2道題的商譽確認,為什么題一不用調整公允差,題目二要尼?
就是長期股權投資涉及到一個外購的問題。在計算時可辨認凈資產(chǎn)和公允做比較確認商譽,這個跟權益法下很像,但是為什么涉及到商譽的處理方式就不一樣了啊?
請問老師,為什么這道題權益法的長投也要確認商譽呀?
老師,下面這道題我不理解丁公司長投的入賬價值,還有商譽為什么還要除以80%呀
你好老師請問開發(fā)票該收多少個稅點怎么算呢?
固定資上月入賬本月紅沖發(fā)票分錄怎么做,最終進項稅額轉出最終轉入那里了
去年4月份退貨給供應商793元,今年4月份供應商補貨793元,都形成了對賬單。這可以沖平不用開票嗎?因為去年3月份的貨款還沒付他16546.4元
#提問#老師2022年變更工商股份時,忘記變更稅務了,怎么辦
發(fā)行債券年末計提計利息怎么做分錄
跨境提供服務,免征增值稅,賬務分錄咋寫呢
公司里那種非正式的員工要不要申報參保金
食堂米面糧油發(fā)票,交不交個稅?依據(jù)是什么?
我把私家車租賃給公司需要繳納什么稅費
老師這道題說的表外因素是什么意思,每個選項能不能給我講解一下,謝謝老師
老師我還是不懂,為什么同一控制里還有內含商譽呢,差額為什么不用資本公積呢?
這里不是同一控制(這里的持股比例沒有達到50%以上,僅僅是重大影響),直接按照權益法核算。 這里不是同一控制下企業(yè)合并哦
權益法是不區(qū)分(同控和非同控下),本題同學就按照權益法核算。 權益法下花了9000萬買的凈資產(chǎn)33000*25%=8250,多花了750(因為沒有達成控制依然放在長投中核算)
老師能不能幫我列一下,同控長投成本法的借差用哪些科目、同控控長投成本法貸差用哪些科目;同控長投權益法借差用哪些科目、同控長投權益法借貸用哪些科目。非同控長投成本法的借差用哪些科目、非同控控長投成本法貸差用哪些科目;非同控長投權益法借差用哪些科目、非同控長投權益法借貸用哪些科目。學的太暈了
老師的建議是同學長投初始確認還要再學下(看同學的問題,同學基本沒掌握) 首先這里同學有2個錯誤 第一:不存在權益法下(同控和非控制的問題),也不存在什么差額的問題(權益法下不可能有差額)權益法就是權益法 第二:只有成本法下才會有(同控和非同控的區(qū)分),非同控是沒有差額(沒有那個老講差額)。 關于第一和第二,同學不要去聯(lián)想,老師怎么講你就怎么學 只有成本法的同控才會有差額 貸方:差額計入資本公積 借方:一次沖減資本公積(資本公積沖完了,沖減盈余公積,最后計入未分配利潤),
可是老師,為什么說不存在權益法下同控非同控的問題呀?這道題寫的又是A公司取得同一控制下B公司25%股份,思路梳理先算權益法的25%,一頭霧水呀
同控下控制,將是A要持有B的股份超過50%以上,要能控制B 你看這個題A持有B25%是按照同控來處理的(是按照權益法來出來) 這里的題干是告訴你(就算A 和B同時處在同控下,A僅僅買了B25%的股權,也是按照權益法核算)
僅僅是為告訴了同學,只有沒有達到控制,不管從哪里買過來的股權,都按照去權益法核算
明白了,感謝老師!
不客氣的,繼續(xù)加油,長投不用想得太多,老師怎么講,就怎么記
一開始是有點難以理解。這個也是一個慢慢來的過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