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你好。 當息稅前利潤等于376時,則方案甲和方案乙兩者的每股收益相等,即選方案甲或選方案乙結果一樣。 當息稅前利潤小于376時,方案甲計算出來的每股收益大于選擇方案乙計算出來的每股收益,所以息稅前利潤小于無差別點時,應該選擇方案乙,即財務風險較低的乙方案。 麻煩同學評價一下,謝謝。
某公司目前的資本來源包括每股面值1元的普近股800萬股和平均利率為10%的3000萬元債務。該公司現(xiàn)在擬投產(chǎn)一個新產(chǎn)品,該項目需要投資4000萬元,預期投產(chǎn)后每年可增加營業(yè)利潤(息稅前盈余)400萬元。該項目備選的籌資方案有兩個:(1)按11%的利率發(fā)行債券:(2)按20元/股的價格增發(fā)普通股。該公司目前的息稅前盈余為1600萬元: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率為40%:證券發(fā)行費可忽略不計。要求:(1)計算按不同方案籌資后的普通股每股收益。(2)計算增發(fā)普通股和債券籌資的每股收益無差別點。(3)計算籌資前的財務杠桿和按兩個方案籌資后的財務杠桿?!?4)根據(jù)以上計算結果分析,該公司應當選擇哪一種籌資方式?理由是什么?●(5)如果新產(chǎn)品可提供1000萬元或4000萬元的新增營業(yè)利潤,在不考慮財務風險的情況下,公司應選擇哪一種籌資方式?
想知道這道題的答案為什么是這樣子的? ①1500*30%=450小于555,不做會計處理是什么意思? ②凈利潤調(diào)整和2017年度應確認的投資收益為什么是那樣算來的呀? ③虧損及2018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余額為什么是那樣計算的呢?有什么公式嗎? ④(4)這句話也沒有理解
老師 不理解這句話什么意思 息稅前沒扣除稅和利息的 小于每股收益 為啥是選擇財務風險小的呢?
1.老師,我在學習財管時,學到籌資中,杠桿效應等,說債務的資本成本小于股權的資本成本(此處說留存收益),那么請問,真實的實際工作是一般在存在無利息的應收應付款項,同時用自己的錢,(留存收益,)不夠了,在進行借錢(短期或者長期借款,),那么為什么不直接借錢,不動自己的留存收益呢?2,杠桿效應中沒有固定成本,那么也就沒有了杠桿效應了吧?那么息稅前利潤和業(yè)務量等比例變動,請問這時候還有經(jīng)營風險嗎?為什么?請分別回答
老師好,問一下這句話說的對嗎?什么理解意思,麻煩解釋一下,一般而言,企業(yè)資金按照來源渠道不同,可分為所有者權益(自有部分)和負債(借入部分)兩大類。根據(jù)企業(yè)所得稅相關稅法規(guī)定,企業(yè)支付給所有者的報酬(股息、紅利所得)不允許稅前扣除,而支付給債權人的報酬(利息所得)只要符合了特定條件就可以稅前扣除。因此兩者相比,負債籌資發(fā)生的利息支出能夠減少所得稅計稅依據(jù),從而增加股東稅后凈收益,無疑更為劃算。
企業(yè)所得稅匯算清繳時候,之前取得的成本發(fā)票偏多,需要調(diào)整成本,繳納企業(yè)所得稅,這樣可以嗎
員工出差,請客戶吃飯,請客戶住宿,容客戶禮物,怎么記,都記業(yè)務招待費,還是差旅費,出差原因就是陪客戶玩的,
老師 財務費用-手續(xù)費,利息收入在所得稅匯算清繳表納稅調(diào)整項目明細表哪里填呢
老師,個體戶小規(guī)模納稅人購入商品,核定征收的話無論開不開發(fā)票出去都不用申報吧?會自動申報?購入發(fā)票無論是增值稅發(fā)票還是普通都沒有影響吧?
老師好,我算出來的稅比電子稅務局多0.03怎么辦
老師,您好!申報個稅超過5000元,是每個月都繳納個稅嗎?
25年拿到中級會計師證書,但證書上批準日期寫的2024年,這樣子情況,做個稅加計扣除是填在25年的還是24年?
老師,想問一下,就是你看這樣理解對嗎?就是比如我們是掛靠方,被掛靠方給甲方開票,甲方給回款,扣除管理費,稅金,剩下的是不是應該是被掛靠方應該轉(zhuǎn)給我們得,我們得給被掛靠方開票?另外,我們要給被掛靠方提供成本票,但是這個票,進項稅額是可以抵扣的,所以被掛靠方是不是應該把這筆稅款返還給我們?我們提供成本票,成本票的價款由我們承擔
你好,請問已計提過了,過賬了,結不了賬是什么原因?
2024年4月份業(yè)務,銷售費用10萬在5.31號之前沒有收到發(fā)票,納稅調(diào)增,8月份發(fā)票收到了,費用是在9月份繳納企業(yè)所得稅之前扣除,還是在2025年匯算清繳時扣除
這個每股收益怎么比較的呀
求的時候息稅前利潤是未知數(shù)
同學,你好。 每股收益的公式為:每股收益=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當期凈利潤÷當期發(fā)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shù)。 你的計算公式中,左右兩邊單獨計算出來的結果就是每股收益了。 即(EBIT-40)*(1-25%)/(600%2B100)計算出來的就是方案甲的每股收益 同樣,右邊的公式計算出來的就是方案乙的每股收益。
因為假定甲乙方案求出來的每股收益是一樣的,所以在息稅前利潤未知的情況下,可以按照甲乙方案求每股收益的公式相等來求出息稅前利息,而代入息稅前利潤后,左右兩邊計算的結果就是每股收益了。 麻煩同學評價一下,謝謝
好的 謝謝老師
麻煩同學評價一下,結束本次的問答,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