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360 元入庫更合適。實際支付 360 元,應按實際支出記錄,以體現(xiàn)真實資金流動和財務狀況,保持賬實相符,且無需在費用里單獨減 40 元。
我是做超市財務費,我現(xiàn)在有個問題,我的商品A是聯(lián)營的,就是拿過來賣,我超市不用管A的庫存,只是按照A每月的銷售額的20%來確認我自己的收入,我的商品B與A唯一不一樣的地方是,B我需要管庫存數(shù)量,但不需要看庫存總金額,這個時候A商品的公司被稱為聯(lián)營供應商,B的供應商則被稱為代銷供應商,對于這個A與B商品的做賬方式,我咨詢過稅務局,稅務局的解釋簡單粗暴,他們說A與B不屬于受托代銷商品,也不用那么復雜,因為我雖然都會提成20%,但是另外80%我會返還給供應商,其實這80%就相當于是我付的進價,與普通商品購銷不一樣的是,別人先買進來在賣,而我的A和B是屬于先賣了再買進,說他們其實也是我的商品,稅務局的解釋顛覆了我的會計知識,而且我看我公司的進銷存系統(tǒng),聯(lián)營和代銷商品居然都有銷售成本,而且這個成本還都是那返還的80%,系統(tǒng)的負責人說,誰說聯(lián)營和代銷沒有成本結(jié)轉(zhuǎn),產(chǎn)生了收入就必須有成本配比,而且主要是商品售賣時是我來開全額稅票,不是供應商開,所以商品我買了,票我開了,跟正常的商品購銷不是一樣的嗎?稅務局的解釋和我公司的系統(tǒng)不謀而合。我還是覺得是不是我哪里想錯了,按照受托代銷去做
請問,我是做內(nèi)賬,不涉及稅費,就是做內(nèi)部盤點表和利潤表,公司也沒什么特別規(guī)定的財務政策。有個問題,就是采購買了一種魚,貨值是400元,但供應商寫錯了,寫成了360元,他也沒要求補錢,現(xiàn)付的,那這種魚的入庫成本是按360好還是400好?因為我們要求采購借支支出總額要和利潤表耗費總額對得上,這中間差了40元,是直接按360入庫成本還是另外在費用里減40?我感覺好像按360入庫好些,因為我們都是實打?qū)嵢霐?shù)的,費用是多少就多少的。
老師,想問下普惠性幼兒園的賬務是怎么做的呢,難不難,我之前做建筑公司會計的
給別人開發(fā)票收幾個點合適
老師,這2題哪個是對的,母題15用的預算產(chǎn)量10000,拼圖5題用的是實際產(chǎn)量9000,有點矛盾了,我認為用實際產(chǎn)量是對的,求解?
在判斷購置項目方案是否可行時,里面購置的固定資產(chǎn)折舊在題目里面給出兩個條件,一個是按公司的折舊方法,一個是按稅法的折舊方法,算現(xiàn)金流量時,折舊抵稅以哪個為準計算,還有在處置的時候,又是按實際變現(xiàn)款和稅法算出來的賬面算差額還是公司算出來的賬面算差額?
個體戶電商,收入是否按平臺實際收入申報
老師,我的為什么沒有在線簽名?
老師,請問我設(shè)置了SUMIFS函數(shù),為什么拉下來的公式數(shù)值和第一行一樣,加了絕對引用,但都是列的絕對引用啊
老師,我在一家代理記賬公司,只代理一家。老板有兩家代理記賬公司,我在其中一家,現(xiàn)在稅務局要求一家代理記賬公司必須有五家以上業(yè)務,我登錄稅務局系統(tǒng)的時候發(fā)現(xiàn),我現(xiàn)在名下能查到四家,但只有一家是我申報的。這個對我有影響嗎?
公司向個人或者股東借款,哪個才是要在當年度12.30前還的。
老師,有些公司,他申報員工個稅,但是不買社保,也沒有稅局或者社保局打電話追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