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你好 是的,都是影響未分配利潤的。
老師. 你好,我是手工出報表,想問一下,資產負債表中“未分配利潤”取數="本年利潤"的本月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從公司成立到上期未。那“本年利潤”就是不是本月損益類科目抵減后的余額。比方說我這個月收入只有5000,費用2000,“本年利潤”本月余額為3000。
老師想問一下這個會計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的一些問題,費用增加不是減少所有者權益嗎,為什么這里的是費用增加所有者權益增加
費用+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這個費用里含不含成本類的?成本需要結轉損益說的是主營業(yè)務成本吧?
老師,關于借貸方,有以下疑問 1、資產、成本、費用,這里的費用,是指管理費,銷售費,財務費還有其它嗎? 2、收入、負債、所有權益,這里的收入指的是主營業(yè)務收入、其他業(yè)務收入、投資收入,僅指這這三項嗎 損益類除了以上收入和費用,其它的是屬于什么?
損益類科目為什么收入借減貸增,成本費用借增貸減,我想與會計恒等式的所有者權益有關,收入意味著所有者權益增加,成本費用意味著所有者權益減少。老師,我不知道理解錯了沒有?
甲電子設備公司為居民企業(yè),屬于主要從事電子設備的制造業(yè)務的大型企業(yè)。2023 年有關經營情況如下: (1)銷售貨物收入2000萬元,提供技術服務收入500萬元,轉讓股權收入3000萬元。經稅務機關核準上年已作損失處理后又收回的其他應收款15 萬元。 (2)繳納增值稅180萬元,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18萬元,房產稅 25 萬元,預繳企業(yè)所得稅稅款43萬元。 (3)與生產經營有關的業(yè)務招待費支出 50萬元。 (4)支付殘疾職工工資14萬元;新技術研究開發(fā)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19萬元;購進一臺設備,價值35萬元;購置一臺《環(huán)境保護專用設備企業(yè)所得稅優(yōu)惠目錄》規(guī)定的環(huán)境保護專用設備,投資額60萬元,購置完畢當年即投入使用。 老師,會計利潤怎么計算,有式子就行,不用得數
會計準則租用廠房3年 買的二手空調 發(fā)生的650元安裝費 這個安裝費費用化可以嗎
2023年度生產經營情況為:(1)取得產品銷售收入總額1800萬元。(2)應扣除產品銷售成本800萬元。 (3)發(fā)生產品銷售費用600萬元,其中包括廣告費用300萬元。(4)管理費用100萬元,其中包括招待費16 萬元。 (5)財務費用40萬元,其中,含非金融企業(yè)利息25萬元(貸款250萬元,利率是10%,銀行同期利息率為5%),逾期歸還銀行貸款的罰息3萬元。(6)本年繳納的增值稅30 萬元。 (7)營業(yè)外支出14萬元,其中含公益捐贈10萬元。 (8)實發(fā)工資總額98萬元,撥繳的職工工會經費、發(fā)生的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經費為20萬元。 要求:計算該企業(yè)2023年應匯算清繳的所得稅稅額
預繳的企業(yè)所得稅比實際應繳的多怎么辦?
跟大學合作辦學,我們是民非,我們免增值稅嗎,謝謝
老師,請問公司投入的實收資本,后期公司不做了這個實收資本可以退回去嗎?要交什么稅了?
我在電腦上打開學習中心怎么什么都沒有呢
老師您好 無形資產的出售凈損益要收入-賬面價值-相關稅費計入資產處置損益 那為什么例題里面要選25?
老師,這和-500 是怎么來的?
老師,市場組合的風險收益率=
老師 會計等式: 資產+成本+費用=收入+負債+所有者權益,中的“成本”對應是專指:生產制造企業(yè)的生產成本,制造費用等等! 公式中的“費用”是指銷售過程的主營業(yè)務成本,其他業(yè)務成本之類! 公式中的“成本”為生產制造企業(yè)才有,商貿流通企業(yè)沒有 這樣理解對嗎?
不是的。公式中的“費用”是指期間費用。如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 公式中的“成本”為主營業(yè)務成本,其他業(yè)務成本之類。 這里的成本不是生產成本。
小白理解不了! 如果公式中的“成本”“費用”是指損益大類中的費用類,那么期未余額應該都等零,為什么成本類期末有余額,在借方?
第一個公式中的資產(期初)=負債(期初)%2B所有者權益(期初) 第二個公式中的資產(期末)=負債(期末)%2B所有者權益(期初)%2B(本期收入-本期費用)-利潤分配%2B其他所有者權益變化。這樣是合理的。 所以說,這個公式:資產%2B成本=負債%2B所有者權益%2B收入-費用,里邊還有很多細節(jié)?,F在教材上也沒有這樣列過。 所以我認為,我們掌握六個要素關系。 1、資產=負債%2B所有者權益 2、收入-費用=利潤 3、年末未分配利潤=年初未分配利潤%2B本年利潤-利潤分配。 掌握這些基礎的公式,就滿足要求了。不要再推導那個公式,現在教材上也沒這樣說。
都是會計學堂的老師,為什么有的說“成本類"期末無余額, 有的說期末有余額?
上圖所示
下圖所示
同學你好,咱們講課的老師,講的課件在教材的基礎上會有延伸,比如你看的這位都是的課件是教材上的延伸。本身教材就沒有這種提法。 但是老師的延伸,還都是基于會計的兩個恒等式: 一、靜態(tài)的、資產=負債%2B所有者權益 二、收入-費用=利潤 三、負債(期末)%2B所有者權益(期初)%2B(本期收入-本期費用)-利潤分配%2B其他所有者權益變化 四、所以咱們只要明白借貸平衡,會計恒等,這些原理就可以。
? 上邊老師寫的成本類科目,在期末留下的就是在報表中的期末資產里反映。
以下個人理解,難道我理解錯了??? 因為:成本類屬于在產品,還有產品沒生產完成,未結轉庫存商品,所以有余額。 而費用類是損益大類中進行再分類的"收入與費用”兩類中的費用,費用類是銷售環(huán)節(jié)的主營業(yè)務成本與期間費用等。 收入類、費用類才是屬于損益類,所以,期末結轉發(fā),無余額!
很好,同學,這樣理解的正確。很棒。
所以,基于以上理解,才有一開頭的提問,認為: 資產+成本+費用=收入+負債+所有者權益 ,中的成本就是成本類,剛好和科目五大類的:資產類、負債類、所有者權益類、成本類、損益類(收入,費用)對上! 所以,經過我的重新表述,以上公式中的成本就是生產環(huán)節(jié)的成本類,以上公式中費用就是銷售環(huán)節(jié)的費用類(即損益類當中主營業(yè)務成本,期間費用等等),對吧?
嗯,很好,可以理解,很棒
謝謝老師的解答! 還有一個問題,即然我理解的沒錯,為什么之前說,公式上的成本不是生產成本? 強迫思維,不搞清楚不舒服!
因為咱們平常一直都是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 所以,今天提到這個公式,就是認為成本是損益中的成本。你發(fā)的公式,是第一次見到。 因為如果說是生產成本它就是資產,不必單獨說。
你發(fā)的這個公式,在會計教材上就沒有。
這里邊有很多需要再細化,加以確定的成分,對于初學者,掌握資產=負債加所有者權益 收入減費用=利潤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