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10噸,11天就缺貨10×概率 12天缺貨20×概率 這就是加權缺貨量
1.品種法核算成本時,因為不是批量生產,一個月生產品種多數(shù)量少,工人工資不是計件而是計時的,如果按照實際的工資,機器設備折舊和水電費分攤的話,算出來的成本會很高,老板不愿意,但如果不分攤的話,最后都結轉成了存貨了 , 所以帳上顯示的存貨會很高,實際上半成品沒那么多,要如何處理?2.出口退稅聯(lián)上面的運輸工具名稱與報關行提供的報關單上的運輸工具名稱不一致,提單上面的提單號與報關單上面的體驗單號也不一致,報關員解釋說就不一樣,報先報關后出提單,報關單上面的號碼它是系統(tǒng)自動生成的,所以跟提單上面的那個單號就不一致 ,但是稅局的說,這兩個必須一致,否則會影響出口退,到底是一致呢還是不一致,那要怎樣才一致?
老師好,請問怎么解決,謝謝。
老師,平均缺貨量的數(shù)據(jù)怎么理解?數(shù)據(jù)由來。? 相關總成本,前部分是缺貨量乘以單價,后面為什么就乘以是裝卸費200?
1. 某一產品的日需求量是120單位,標準差是30單位。檢查周期是14天,提前期是7天。檢查時,庫存單位為130單位。如果可接受的缺貨概率僅為1%,應該訂購多少滿足該要求。 2. 一個企業(yè)現(xiàn)有200單位某產品庫存,銷售人員每兩周到訪一次,該企業(yè)就在此時訂貨。該產品的平均日需求是20單位,標準差是5單位。提前期是7天。管理層要求95%的不缺貨概率。銷售人員將今天下午到訪,此時剩余的存貨是180單位(假設今天已經(jīng)售出20單位)。則此時需要訂購多少單位? 3. 從賣方采購的單位成本是20元。下一年的預測需求是1000個單位。如果每次發(fā)出訂單的成本是5元,單位產品年庫存成本是4元。每次應該訂購多少單位? (1)、一年的總訂購成本是多少? (2)、一年的總庫存成本是多少? 4、A公司是某產業(yè)的龍頭企業(yè),B和C是其主要客戶,A訂購一批種類不多但數(shù)量較多的原材料。采購部門打算建立一條訂購政策,以最小化總成本同時滿足公司要求,其中一個最大量的訂購來自供應商D。根據(jù)歷史數(shù)據(jù),A需要從D采購200000個單位的產品,D要求的最小采購量是1000個單位,并且根據(jù)訂購數(shù)量有一定的價格浮動如下: 訂購數(shù)量 單價 1000-9999 2.35元 10000-29999 2.20元 30000以上 2.15元 采購部門的每次采購成本300元。 A的庫存成本是庫存價值的15%。 請根據(jù)以上價格表確定最佳訂貨量。 怎么計算,謝謝老師
關于存貨采購過程中發(fā)生的盤虧,我是這樣子理解的,請老師幫忙判斷: 1.如果是合理損耗,那就是總價不變,數(shù)量減少,單價提高,合理損耗是計入存本,并沒有什么影響。 2.如果是責任人或者保險公司賠款,先按照總金額和總數(shù)量入賬,之后按照缺少的那部分的金額和數(shù)量計入待處理財產損益。等到審批后,由待處理財產損益轉為其他應收款。 3.不知原因的,先按照總金額和總數(shù)量入賬,之后按照缺少的那部分分金額和數(shù)量計入待處理財產損益。等到領導審批后,由待處理財產損益轉為管理費用。
增值稅稅負率偏低有哪些合理的原因可以向稅局說明的?
稅負率偏低怎么和稅局解釋?
負債表,其他應付款60萬需要償還,資本公積70萬,未分配利潤負25萬。現(xiàn)在注銷,清理后,問:用資本公積60萬償還其他應付款60萬,可以?然后未分配利潤負25萬。這樣涉及納什么稅?例如分紅個稅,或者其他不等的稅
小規(guī)模的個稅和增值稅是季報還是月報
建筑公司,a有資質,b沒有資質,b找a掛靠,約定增值稅和附加稅等稅費由b承擔,該項目涉及跨區(qū)域涉稅,需要預繳稅款,此時a在稅務平臺上申報后,給b二維碼,由b的員工個人通過微信掃碼支付,然后a賬務處理:借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貸:其他應收款-a公司某員工,想問問題是:a公司處理方法正確嗎?問2:b公司在對外賬中怎么體現(xiàn)這筆支出?自己搞點成本票消化掉?畢竟這個項目是a在申報稅費的,在外人看來本來就是a的,這個稅費和b沒關系
公司貸款,后面不準備還了,會對辦稅員有什么影響嗎?
小規(guī)模,純人工的服務業(yè)51萬的年1%專票收入算大嗎?就是想知道這種收入程度的企業(yè)算大么(就是小規(guī)模收入來說外賬算多不)
小企業(yè)會計準則 ,資產負債表和利潤是不是要按期報送? 不報送有沒有啥后果?
老師好,四月27日有批貨入庫,但是我們財務今天才收到入庫單,賬上可以五月入庫嗎?還是得回四月改賬???
主營業(yè)務收入結轉本月收入為什么要在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