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只有劃分為持有待售資產后計提的減值準備才可以轉回,在這之前計提的是不能轉回的。
資產在劃分為持有待售資產之前需要先做減值測試嗎? 是按照公允價值-處置費用,和,未來現(xiàn)金流折現(xiàn)值的孰高著作為可收回金額?(前者) 還是以公允價值-處置費用作為可收回金額?(后者) 因為它以后是要處置的,不可能還會再有使用中產生未來現(xiàn)金流的,所以我個人覺得后者比較合理
麻煩不悔老師請回答我下, 持有待售資產組,固定資產100,無形資產200,商譽50 借 持有待售資產 350 貸 固定資產 100 貸 無形資產 200 貸 商譽 50 年末持有待售資產的可收回金額是180,那么 借 資產減值損失 170 貸 持有待售資產減值準備-商譽 50 貸 持有待售資產減值準備-固定資產 40 貸 持有待售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 80 后來持有待售資產的可收回金額為240(轉回的60在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之間按比例分攤(不需要以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自身的可收回金額為限,商譽不得參與分攤) 借 持有待售資產減值準備-固定資產 20 借 持有待售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 40 貸 資產減值損失 60 后來持有待售資產組的可收回金額是350(轉回的110中的60在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中分攤,50不能恢復到商譽里) 借 持有待售資產減值準備-固定資產 20 借 持有待售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 40 貸 資產減值損失 60 對嗎?
麻煩不悔老師請回答我下,其他老師不要接哦 持有待售資產組,固定資產100,無形資產200,商譽50 借 持有待售資產 350 貸 固定資產 100 貸 無形資產 200 貸 商譽 50 年末持有待售資產的可收回金額是180,那么 借 資產減值損失 170 貸 持有待售資產減值準備-商譽 50 貸 持有待售資產減值準備-固定資產 40 貸 持有待售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 80 后來持有待售資產的可收回金額為240(轉回的60在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之間按比例分攤(不需要以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自身的可收回金額為限,商譽不得參與分攤) 借 持有待售資產減值準備-固定資產 20 借 持有待售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 40 貸 資產減值損失 60 后來持有待售資產組的可收回金額是350(轉回的110中的60在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中分攤,50不能恢復到商譽里) 借 持有待售資產減值準備-固定資產 20 借 持有待售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 40 貸 資產減值損失 60 對嗎?
資產轉為持有待售狀態(tài)在賬務處理時是不是就直接轉入到固定資產清理科目掛著,折舊這些也轉出來,等真的處置好了再做下一步賬務處理
持有待售資產在劃分持有待售時計提了減值,劃分持有待售后如果賬面高于公允減去費用后的凈額,不需要做賬務處理。我的問題是,不是持有待售在劃分時計提了減值準備嗎,為什么劃分不做轉回分錄而是不做任何處理?什么情況下要做轉回分錄?
老師,這道題得第二問,我再計算的時候用了最笨的辦法,就是把營業(yè)凈利率總資產周轉率和權益乘數(shù)計算出來的,結果計算結果和答案不一致,這樣考試的話算不算對呢?
老師,這道題中我再計算每股股利的時候,我把發(fā)給員工的80萬股按照市價也算進去了,導致結果錯誤,我想問的是計算每股股利得時候應該是股票股利和現(xiàn)金股利和除以在外發(fā)行得普通股股數(shù)對吧?我記得我原來做過類似的題,每股股利應該是股利總額除以股數(shù)
請問3月剛成立得公司,沒有業(yè)務。第二季和第一季度報的財務報表一致。但是申報完之后才發(fā)現(xiàn)4月份有匯款三筆賬沒入賬,這種情況和這次申報有影響嘛?
你好老師小規(guī)模納稅人這季度的利潤總額是40893.23應該交多少所得稅
請問老師:簡易計稅方法下,銷售貨物的時候無需結轉成本嗎?如圖這樣的無需結轉成本?
其他權益工具投資轉為長投權益法。是不是要把其他權益工具投資調到公允價后再轉入長投? 20.1.1其他權益工具投資成本為200 20.12.31公允為210 21.12.31公允為220,這時候轉入長投權益法。 20.1.1 借:其他權益工具投資—成本200 貸:銀行存款 200 20.12.31 借:其他權益工具投資—公允價值變動 10 貸:其他綜合收益 10 21.12.31 借:其他權益工具投資—公允價值變動 10 貸:其他綜合收益 10 借:長投—成本 220 貸:其他權益工具—成本 200 —公允價值變動20 借:其他綜合收益20 貸:盈余公積2 未分配利潤18
老師,工會經費需要計提嗎?分錄怎么寫
支付寶支付的服務費入什么費用
老師,公戶有限制一個月轉出多少就要繳稅嗎
老師,金蝶軟件壞了,來不及做賬申報,怎么辦呢?所得稅,財務報表報送能隨便填申報表后續(xù)季報過后再更正申報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