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實收資本是所有者權益,是貸方表示增加。 其實借貸沒有具體意義,只是個記賬符號 資產,成本,費用增加計入借方,減少計入貸方 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增加計入貸方,減少計入借方
老師您好! 1、我現(xiàn)在是做兩家公司的賬,新公司現(xiàn)在要購買老公司的資產,資產包括: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小轎車、賽事物資等。 2、公司做了一份評估報告,評估報告上有各個資產的明細及發(fā)票復印件,其中有些發(fā)票之前未入賬,還有些即沒得發(fā)票也沒有入賬的,這個資產是屬于我們公司的,是老板私人買來的。有發(fā)票的現(xiàn)在可以補做嗎?時間隔得有點久(18年-19年的發(fā)票)。 3、因為之前的會計做賬沒做清楚,把有些賽事用品入到成本或者費用里面去了,所以導致資產沒有那么多,但是這些東西新公司購買過來是有用的。 4、因為我是才接手的,所以很多我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希望老師幫我解惑一下。 舉個例子: (1)處理資產時: 借:固定資產清理70000 累計折舊30000 貸:固定資產100000 (2)收到處理資產款項: 借:銀行存款200000 貸:固定資產清理7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小規(guī)模)700 現(xiàn)在貸方還有余額129300元應該怎么辦?如果我這樣做分錄,有沒有什么問題?
請問老師 實收資本不是所有者權益嗎?收負所借? 貸? 老師講的銀行存款是資產類不假,老師講也明白,為什么我自己常犯糊涂呢?還是知識點沒掌握沒理解,請老師解惑 我為什么總犯渾呢?
1.老師,我在學習財管時,學到籌資中,杠桿效應等,說債務的資本成本小于股權的資本成本(此處說留存收益),那么請問,真實的實際工作是一般在存在無利息的應收應付款項,同時用自己的錢,(留存收益,)不夠了,在進行借錢(短期或者長期借款,),那么為什么不直接借錢,不動自己的留存收益呢?2,杠桿效應中沒有固定成本,那么也就沒有了杠桿效應了吧?那么息稅前利潤和業(yè)務量等比例變動,請問這時候還有經營風險嗎?為什么?請分別回答
@小胡涂老師 你好。 我對會計計量屬性有一些思考,現(xiàn)發(fā)給你,看這些想法是否正確。五大會計計量屬性,基本上是針對資產和負債的,沒有針對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的,但不同類科目的會計分錄就有多種組合,為什么會計計量屬性只針對資產和負債呢?是因為所有者權益只是一串數字,甚至可以把它理解成抽象出來的數學概念,因為從物理上是不存在所有者權益這種東西的。
老師這道題不會做,麻煩講一下 老師的講解是黑筆寫的,答案是正確的,我的理解有點偏差, 鉛筆寫的這部分,20201231日時,第一次年末也要付款,為什么算攤余成本時,第一次付款的500萬不減,如果按我的思路算下去,第四年,攤余成本成負數了,我知道肯定是錯的,但是我不明白,第一年的攤余成本到底怎么計量按黑筆寫的,我理解的就是2020年末,都沒給人家付第一筆500萬啊, 謝謝老師,我意思是20200101簽合同,每年末付款,那就要20201231付款的啊,為什么算攤余成本,按沒付款的長期應收2000-300算呢題目中沒說20201231付沒付第一筆500萬,也沒說20211231付500的事情[尷尬]所以我糾結的點,就在于正常如果題目沒告訴第一年付不付錢的事情,就默認沒付款這樣算攤余成本嗎
今年發(fā)放去年到今年的工資,發(fā)放的憑證需要附上去年到今年的每月的工資表嗎
海關原產地證需要中英文章嗎 沒有可以做嗎
當月銷售額達到500萬,當月升為一般納稅人,次月怎么報稅表怎么填
8月銷售額達到500萬,選擇一般納稅人生效之日為8月1日,9月份報稅的時候怎么算稅率
老師,我們是做服裝出口的,生產企業(yè),準備第一單出口銷售,請問首單出口退稅要準備什么資料?和不是首單出口的出口退稅有什么區(qū)別?有什么需要特別注意的嗎?
請董孝彬老師回答,非董孝彬老師請勿擾 1、那成品出庫(進銷存)這個進銷存的單價就是單位成本,而不是銷售單價對吧。只有7月入庫數量。6月成品結余還不知道,或者6月結余的成品可以用7月單位成本嗎?假如7月的單位成本也沒有這個成本,那我豈不是還要核算6月成本 2、成本核算表里,生產有領料,那也有退料和超領或其他出入庫。那我這個成品原材料成本要增或減吧,對嗎?老師。比如領料100+超領10+其他出庫15-退料3個=某工單成品原材料成本。對嗎?
老師好,職工醫(yī)保斷繳一個月會不會有什么影響?
備考注會我有東奧的電子題庫和會計學堂的電子題庫,刷哪個電子題庫好呢
老師我們2025年的出口報關單都沒有在稅局里開銷售發(fā)票,可以現(xiàn)在一起把今年7單報關單的金額都開在8月份么
老師,剩余剩余長投追溯調整,提取盈余公積是內部一增一減,不用調整長投吧?
所以收到實收資本在貸方 存入銀行在借方 對嗎?
謝謝老師
你好,收到實收資本在貸方,同時計入銀行存款的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