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工廠報關,委托另外一家公司(假定是B公司)報關, 由于報關單是另外一家公司(假定是B公司),因此此筆業(yè)務退稅的公司就是B公司
有一票單子 工廠沒有出口權 本應該買單抬頭出口不退稅結果錯用了別人家的報關抬頭,造成別人家實際沒出口過這批貨物,但是他們系統(tǒng)上顯示了這票的預錄單,怎么辦呢
1.品種法核算成本時,因為不是批量生產,一個月生產品種多數(shù)量少,工人工資不是計件而是計時的,如果按照實際的工資,機器設備折舊和水電費分攤的話,算出來的成本會很高,老板不愿意,但如果不分攤的話,最后都結轉成了存貨了 , 所以帳上顯示的存貨會很高,實際上半成品沒那么多,要如何處理?2.出口退稅聯(lián)上面的運輸工具名稱與報關行提供的報關單上的運輸工具名稱不一致,提單上面的提單號與報關單上面的體驗單號也不一致,報關員解釋說就不一樣,報先報關后出提單,報關單上面的號碼它是系統(tǒng)自動生成的,所以跟提單上面的那個單號就不一致 ,但是稅局的說,這兩個必須一致,否則會影響出口退,到底是一致呢還是不一致,那要怎樣才一致?
請教下關于進口業(yè)務。進口報關單上境內收貨人A 和消費使用單位B是不同的兩家公司, 并且在“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上的繳款單位寫了境內收貨人的公司A。 我們問過第一家財務公司,他們的解釋說,因為B是“消費使用單位”, 才真正擁有貨物所有權。 如果繳款書開給A, A因為沒有貨物所有權,即使進項稅繳款書開給A,但A也不能享有進項稅抵扣。 這樣的說法對嗎? 另外,我們又咨詢過第二家財務公司,另一種說法是: A可以不充當“純代理”(即進口買賣的業(yè)務實際是B在做,不是A來做); A應該要充當“代理進口”,然后做經(jīng)銷銷售給B,相當于對境內銷售,再給B開具國內的增值稅專用發(fā)票; 這樣的話,A就可以用海關開具的”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上的進項稅,來抵扣銷售開具給B的國內專用發(fā)票上的”銷項稅“? 上面哪個說法對?
注冊會計師A:公司的員工日??记谑侨绾斡涗浀哪??人事經(jīng)理B:每位公司員工都辦理了“一卡通”,只要早上來的時候在門口打卡就行。但是我們后來發(fā)現(xiàn)有些員工把“一卡通”留在辦公室,如果遲到的話就讓同事幫他打一下。所以我們就購買了一臺面部識別考勤機,上班“刷臉”就不能由其他同事替代了。注冊會計師A:公司購置面部識別考勤機以后,考勤問題是否有所改善呢?人事經(jīng)理:當然了,現(xiàn)在所有員工上班的時候都需要“刷臉”,這樣考勤記錄幾乎與真實情況無異了。注冊會計師A:為什么說“幾乎”呢?人事經(jīng)理:說來慚愧,公司讓我去購置設備,我也不了解技術,就直接去網(wǎng)上購買了一套。便宜沒好貨啊,這套系統(tǒng)偶爾還是會失靈,沒法識別員工注冊會計師A:那人事部門怎么應對呢?人事經(jīng)理:沒辦法啊,當我們發(fā)現(xiàn)它失靈的時候,就重新啟用原來的打卡系統(tǒng)。?問題:?⑴面部識別考勤機失靈會帶來怎樣的錯報??⑵如果你是注冊會計師A,你將如何測試面部識別考勤機運行的有效性呢??⑶控制測試的結果對于實質性測試會有怎樣的影響??⑷如果你是注冊會計師A,你將如何測試出勤記錄的真實性呢?
你好 老師 我們公司是一家外貿公司有出口權但沒有自己出口 去年年底有換場地 現(xiàn)在車間自己可以做些樣品和批量準確說現(xiàn)在應該工貿一體 然后之前都是委托代理出口退稅 今年轉自己收匯 委托代理報關出貨 前兩天已經(jīng)走了兩筆小金額報關的 然后現(xiàn)在面臨就是退稅有問題 因為按照貿易公司備案退稅 進項票要和報關單出口一致 現(xiàn)在不一致因為我們是一部分物料購買發(fā)給工廠加工再成品發(fā)給我們 我們目前很多貨走的還是委托加工方式現(xiàn)在做退稅應該怎么操作?還有我們能否有資格轉生產企業(yè)?生產企業(yè)退稅是不是進項抵內銷后全都可以退了 這樣就不存在報關單和進項發(fā)票 不一致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