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這樣談工資的一般是沒有計算過個稅,這是循環(huán)計算,很難操作的,以前我們公司也有這樣的,后來我跟老板說這樣根本算不來,現在改了,我的做法是按年來計算,一年實到手比如15萬,我來倒算稅前應付工資金額 ,因為個稅是累計預扣法,這樣每月申報我們計算總金額除12,每月也發(fā)固定工資,年中應付工資是有余額的,不用管,年末發(fā)完就平了
請問原始憑證像那種付款單據都是要有老板簽字嗎?,老板名字和經辦人名字直接打印上去的可以嗎?
一般戶可以給員工轉賬報銷嗎?
個人去稅務大廳代開勞務發(fā)票都是需要交哪些稅?
老師,可以發(fā)我一份貨車租賃協(xié)議模板嗎
客戶工廠主要是生產飾品,工藝品,玩具,老師,按您的推測,這類產品為主的工廠生產耳機套配件用哪個稅收編碼比較合適
宋生老師 就沒有其他流動資產這個科目?
老師,套現在是什么意思?
怎么理解稅目和征稅對象?
老師好,單位的個稅選的是一年6萬扣除,上個月新請的專家工資高,添加的時候選6萬扣除否嗎?新來的他們以前申請過附加扣除(老人孩子),還需要重新申請嗎?
樸老師別接,題目都看不清楚,能回答清楚問題嗎??? 老師好,這個題目怎么計算,相關政策規(guī)定是什么
老師,我知道您明白我的問題,但我不是很明白您說的,按15萬來算,不管達到這工資標準的人,一:是否購買社保,二:次年匯算清繳他們自己填專項扣除后是否符合條件退稅。目前都用150000/12=12500元工資到手/月,按月申報個稅時,工資表設置公式,我都手動把他們這些固定工資人員的累計個稅列保留,本月個稅列填0,實發(fā)數還是12500.我做賬計提工資時,先按稅前總額計提。但工資固定的這些人員個稅,實際是導致應付職工薪酬增加的,再單獨針對個稅、社保(都由我們承擔部分),補計提一筆,①借:xx費用/成本,貸:應付職工薪酬 ,②借:應付職工薪酬 貸:應交個稅、社保③借:應交個稅、社保 貸:銀行
您好,上面只有第2個分錄的科目不會,社保這個科目 是其他應付款-個人社保,其他都對的,這樣操作行的
您說,因為個稅是累計預扣法,這樣每月申報我們計算總金額除12,每月也發(fā)固定工資,年中應付工資是有余額的,不用管,年末發(fā)完就平了。但實際應付工資如果不針對我們承擔那部分社保,個稅去計提應付工資,應付工資會有借方余額,應交個稅是貸方余額。
忘記了一個事,個稅這樣記入工資,又參與了個稅的計算,1-11月可以這樣,12月,還是要倒算出全年的稅前工資,很麻煩的
正常來說,如果沒有上面這些特俗情況下,①計提工資、社保:借:費用/成本 貸:應付工資、應交社保 ,②發(fā)放工資時,借:應付工資 貸:應交個稅(員工部分)、應交社保(員工部分) 銀行(實發(fā)工資)。正常是科目都沒有余額。 按特殊情況下,個稅和社保繳納完,應該是應付工資 借方多出這部分金額的余額,我可以直接做:借:營業(yè)外支出 貸:應付工資,去調平這個余額可以嗎?
個稅這樣記入工資,又參與了個稅的計算,1-11月可以這樣,12月,還是要倒算出全年的稅前工資,很麻煩的,老師,可能沒有測算過程,我沒懂您現在說的這步
您好,上面科目不規(guī)范的,個人社保不用應交社保,是從工資里扣下來的 一、計提工資時 (社保計提:單位的計提,個人的不計提。) 1、計提工資 借:XX費用(管理/銷售等)-工資 (應發(fā)工資-個稅系統(tǒng)申報數據) 貸: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2、計提社保(企業(yè)部分) 借:XX費用(管理/銷售等)-社保和公積金 貸:應付職工薪酬—社保(單位) 二、發(fā)放工資時 1、發(fā)放工資 借: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貸:其他應收款-社保(個人部分) 應交稅費—應交個人所得稅 銀行存款 2、上交杜保 借:應付職工薪酬—社保(企業(yè)部分) 其他應收款-社保(個人部分) 貸:銀行存款 3、上交個人所得稅 借:應交稅費—應交個人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 沒有模板,我是記錄了每位員工工資,社保,個稅的,1-12都在,像這樣,
是的,老師,我寫錯了,分錄我不是應付社保,就是通過其他應收-社保(個人)。是的,我平時的分錄跟您一模一樣。現在不是要走這種固定工資的情況,可能在計提,發(fā)放工資分錄就要微調下,比如當月還是正常計提工資,但次月做上面您那個發(fā)放工資同筆分錄基礎上加1-2行補計提公司給他們承擔社保,個稅部分的工資金額,即以下分錄 ①借:營業(yè)外支出(因為不能稅前扣除) 貸:應付工資-公司承擔費用(為了區(qū)分二級明細工資) ②借: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應付職工薪酬-公司承擔費用 貸:其他應收款-社保(個人部分) 應交稅費—應交個人所得稅 銀行存款
嗯,晚點我研究下您線下臺賬。我現在就不知道臺賬如何做得以后好取數分析。
您好,分錄是可以,但是您不覺得下面又有就應付工資,這個又得參與個稅的計算么,這是循環(huán)了, 年度稅務是要核對我們申報的工資收入和賬上應付工資金額 的
是的是的,老師,我現在做分錄時就是為了公司全額支付了工資,沒有扣除這些特殊人的個稅,應付職工薪酬不平。但的確對上稅務申報工資收入,所以我才說肯定需要一個又邏輯的線下臺賬去做好這樣數據邏輯,而且一查就可以知道問題在哪。所以不知道線下工資臺賬的思路應該怎么做呢?老師您平日里是應付職工薪酬借方余額是嗎?就是這些承擔社保、個稅的累計額?年終轉入營業(yè)外嗎?
您好,我沒有余額的,固定工資的人員我把一年的個稅算好了,稅前多少工資就每月申報多少,應付工資不會有余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