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講義中提到的“實際入庫數量=采購數量-合理損耗數量”是基于這樣一個前提:合理損耗是預期之內的,且在計算實際入庫數量時已經考慮到了這種損耗。而無法查明原因的短缺則被視為一種異常損失,需要進行額外的處理和分析。
定額內合理損耗 在計劃成本法下, 按實際驗收數量*計劃單位成本=計劃成本, 借:原材料 貸:材料采購 材料成本差異(可能在借方) 老師這里的原材料不需要扣除損耗的部分,是因為它在定額自然損耗里嗎?數量少了,但成本不變。單位成本提高
某企業(yè)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本期購入一批商品100千克,進貨價格為100萬元,增值稅稅額為13萬元,所購商品到達后驗收發(fā)現商品短缺25%,其中合理損失15%,另10%的短缺無法查明原因,該批商品的單位成本為多少萬元?不太理解,為什么用90÷75?我覺得商品的總成本應該是我覺得商品的總成本應該是他的,采購成本也就是100萬,減去十萬,再加上13萬的增值稅稅額。同時,有考慮到非合理損耗是否要退稅的問題?
某企業(yè)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本期購入一批商品100千克,進貨價格為100萬元,增值稅稅額為13萬元,所購商品到達后驗收發(fā)現商品短缺25%,其中合理損失15%,另10%的短缺無法查明原因,該批商品的單位成本為多少萬元?不太理解,為什么用90÷75?我覺得商品的總成本應該是我覺得商品的總成本應該是他的,采購成本也就是100萬,減去十萬,再加上13萬的增值稅稅額。同時,有考慮到非合理損耗是否要退稅的問題?
關于存貨采購過程中發(fā)生的盤虧,我是這樣子理解的,請老師幫忙判斷: 1.如果是合理損耗,那就是總價不變,數量減少,單價提高,合理損耗是計入存本,并沒有什么影響。 2.如果是責任人或者保險公司賠款,先按照總金額和總數量入賬,之后按照缺少的那部分的金額和數量計入待處理財產損益。等到審批后,由待處理財產損益轉為其他應收款。 3.不知原因的,先按照總金額和總數量入賬,之后按照缺少的那部分分金額和數量計入待處理財產損益。等到領導審批后,由待處理財產損益轉為管理費用。
關于存貨采購過程中發(fā)生的盤虧,我是這樣子理解的,請老師幫忙判斷: 1.如果是合理損耗,那就是總價不變,數量減少,單價提高,合理損耗是計入存本,并沒有什么影響。 2.如果是責任人或者保險公司賠款,先按照總金額和總數量入賬,之后按照缺少的那部分的金額和數量計入待處理財產損益。等到審批后,由待處理財產損益轉為其他應收款。 3.不知原因的,先按照總金額和總數量入賬,之后按照缺少的那部分分金額和數量計入待處理財產損益。等到領導審批后,由待處理財產損益轉為管理費用。
工資7500個人所得稅是怎么扣除得…怎么計算
接收檔案服務管理的協(xié)議,我單位是甲方,打款的單位是乙方的主管單位是乙方的主管單位,又100%控股,由于乙方沒有錢付款又準備注銷所以由主管單位打款,合同落款處分別有乙方和主管單位的公章,我單位給打款單位開票算虛開嗎?讓對方提供了情況說明。
請問個體戶怎么申報員工的工資?
歸集研發(fā)費用,應該用成本類科目研發(fā)支出歸集,月末轉到管理費用-研究費用,還是直接在管理費用-研究費用科目下歸集,還是兩種都可以?
老師,我們承接了政府招標的病死樹清理項目,我們給他們開具6%發(fā)票,但是這個我們不自己干,是又分包給另外一個供應商干,請問我們和供應商之間應該簽訂什么合同,是勞務分包合同么?在財務方面需要明確注意什么事項?因為業(yè)務讓判斷下簽訂什么類型的合同?
請問一張藍票已開部分退貨紅沖的發(fā)票,還能在再次對這張藍票開沖紅紅票的時候,在紅字信息表上沖紅原因那里勾選“開票有誤嗎”
小規(guī)模納稅企業(yè)申請核定征收,是怎么交稅?怎么做賬?
老師,我想問下例如A公司小規(guī)模納稅人向B茶廠購入茶包放在B茶廠,A公司設計印刷好的包裝盒發(fā)給B茶廠,包裝盒又是A公司付款的,印刷廠又把發(fā)票開給A公司,但又是由B茶廠打包好茶包,這里B茶廠把加工打包的費用攤到茶葉里,A公司通過線上平臺賣出成品茶盒,發(fā)貨又是由B茶廠發(fā)貨,物流由B茶廠負責,相當于A公司倉庫設在B茶廠,這樣A公司工作流程及賬務如何處理,這里是不是B茶廠開不了加工費,只是把加工費攤到茶包里是不是不合理,就體現不出茶包怎么成的茶盒了
a公司匯票背書給b公司 b公司背書給c公司 c公司背書給d公司 d公司匯票到期收到的是b公司的款 d公司如何做賬 分錄可以寫下abcd編號嗎
匯票可以是借款性質的還款嗎 還是只針對貨款
額外的處理和分析意思是要視情況而定嗎?
同學你好 對的 這個要看具體業(yè)務